梅雨时节药品及中药材的养护
江南的梅雨时节雨纷纷,气候潮湿,潮湿的环境也不利于中药的保存,如果保存不当会有发霉的现象,中药就浪费了。那么梅雨时节该如何科学的保存中药呢?下面就来听听好邻居医的介绍。
中成药一般说明书上都会有如何贮存的说明,可以按照说明书上提示的方法贮存药品。片剂、胶囊、散剂等固体制剂可放在阴凉的地方,如果是用纸袋装的零散药品,装入小瓶加盖密封保存,并留存说明书。混悬剂、糖浆等液体制剂,使用前存放在阴凉处便可。
但开瓶使用后,首先要注意瓶外药滴是否残留,保持瓶外干净,并及时将瓶盖拧紧,放在阴凉处或放入冰箱保存。在服用糖浆时,切忌把糖浆瓶口直接与嘴接触,否则梅雨季节更容易因瓶口污染上细菌而使糖浆液污染变质。
中药材在梅雨季节最容易受潮,因此必须注意很好地保存。最简单易行的保管方法是:可以将药品盛放在洗干净的玻璃瓶中,然后盖紧瓶盖,用蜡转圈滴在瓶口处封严就行了。麝香、番红花等有挥发性成分并具有特殊气味、又极怕串味的药,密封起来后,再放到冰箱中冷藏,就不会散味了,而且这样保存还可以起到防虫的作用。
贵重中药材可以采用特定的方法保存。
如成品天麻制成后,要立即用内附白纸的无毒塑料袋封闭包装,然后在上面盖上干净的厚纸,并且存放于干燥处,或用瓷坛装好,以防回潮霉变。鹿茸要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,然后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旁边,如果保存得当,三五年内鹿茸的药效是不会发生变化的。冬虫夏草可将其与花椒或丹皮放在密闭的玻璃瓶中,置于冰箱中冷藏,或在储藏虫草的地方放一些干燥剂。
梅雨季节过后,应及时清理家里的药品。
一旦发现霉变的药品,应停止使用。固体制剂中的片剂、散剂、胶囊发现有变色、变形、发霉、发粘、发黄、开裂、渗漏,应弃之不用。液体制剂糖浆有发霉、变色、有异味,出现絮状物或沉淀物,或整瓶粘连在一起,也不得使用。
中药材如果发现霉变的,也不能盲目使用。
如果发现中药材尤其是贵重中药材已经受潮,就应尽快晒干,或者用干净的锅文火烘、炒,除去水分。冬虫夏草受潮,应立即曝晒,或用炭火微微烘焙,事后筛去害虫虫体与蛀屑。
需要指出的是,贵重中药材不宜长期保存,因为长期保存除了容易发霉变质,有的还会使药效降低。
附:常用中药易生虫品种
一、根类药材:
1、第一类最易生虫的有:
独活、白芷(香白芷)、防风、川乌(川乌头)、草乌(草乌头)、前胡、南沙参(泡参)、黄芪、当归、党参、板蓝根、苎麻根等。
2、第二类较易生虫的有:
郁金、甘草(甜甘草、粉草、甜草根)、桔梗(苦桔梗)、天花粉、防己(汉防己)、明党参、仙茅、北沙参、狼毒(白狼毒)、白蔹等。
3、第三类一般易生虫的有:
甘遂、金果榄、巴戟天、北柴胡(硬柴胡、山柴胡)、何首乌、地榆、红芽大戟、乌药(台乌药)、葛根、太子参、紫草(紫草根)、赤芍、银柴胡、续断、苦参、千年健、胡黄连(胡连)、大黄、白芍(芍药)等。
二、根茎类药材:
1、第一类最易生虫的有:
川芎、藁本、泽泻、藕节。
2、第二类较易生虫的有:
莪术(文术)、山药、珠儿参、竹七、白附子、贝母(包括川贝、炉贝、生贝、平贝、浙贝)、天南星、半夏、姜(包括生姜、均姜)等。
3、第三类一般易生虫的有:
山豆根、光慈姑,节菖蒲、射干、三棱、升麻、萆解(粉萆解)、黄药子、两头尖(竹节香附)、草河车(金线重楼)、天葵子、延胡索、香附、天麻(明天麻)等等。
三、茎、皮、藤木类药材:
1、较易生虫的有:
鸡血藤、肉苁蓉(甜大芸)、海风藤、青风藤、锁阳、桑白皮(桑根白皮)等。
2、一般易生虫的有:
黄柏(黄蘖)、椿白皮、寄生(北寄生、柳寄生、桑寄生)、桂枝等。
四、花类药材:
1、较易生虫的有:
款冬花、菊花(包括白、黄菊花)、金银花等。
2、一般易生虫的有:
凌霄花、闹羊花、芫花、木槿花(白槿花)、芙蓉花(木芙蓉)、蒲黄等。
五、果实类药材:
1、第一类最易生虫的有:
枸杞子、川楝子、全栝楼、猪牙皂、金樱子等。
2、第二类较易生虫的有:
预知子、佛手、香橼、槐角、橘红(包括绿七爪、黄七爪、大五爪、尖化红,芸皮)、陈皮、山楂、锦灯笼、无花果、麦芽、栝楼皮、枳实、枳壳、浮小麦等。
3、第三类一般易生虫的有:
荜茇、碧桃干、胡椒、柿蒂、山茱萸、胖大海、红豆蔻、木瓜等。
六、种子类药材:
1、第一类最易生虫的有:
芡实米、薏苡仁、莲子、莲子心等。
2、第二类较易生虫的有:
槟榔、荔枝核、梭罗子、酸枣仁、皂角子、皂荚等。
3、第三类一般易生虫的有:
大豆黄卷、刀豆、肥皂子、橹豆、淡豆豉、冬瓜子(冬瓜仁)、枳梖子、赤小豆、白扁豆、黑大豆、肉豆蔻等。
七、动物类药材:
1、第一类最易生虫的有:
蛤蚧,蕲蛇,白花蛇,刺猬皮,蛤士蟆,蜈蚣,虻虫,乌梢蛇,鹿胎,龟头等。
2、第二类较易生虫的有:
土鳖虫,紫河车,狗肾,红狼虫 ,青娘子、斑蝥、蜘蛛、虎骨、豹骨、猴骨、龟板、鳖甲、九香虫、蟋蟀、壁虎、蛴螬、胆南星、地龙、蝼蛄、蜣螂虫、鼠妇虫、桑螵蛸、穿山甲皮、干蟾皮等。
3、第三类一般易生虫的有:
水蛭、鹿筋、象皮、僵蚕(白僵蚕)、蜂房、鸡内金、海咀、蛇蜕、海龙、海马等。
八、菌藻及其他类药材:
1、第一类最易生虫的有:冬虫夏草。
2、第二类较易生虫的有:蝉蜕。
3、第三类一般易生虫的有:茯苓、芜荑、神曲(六神曲、建曲)等。
易泛油、发霉药材
一、根及根茎类药材:
第一类最易泛油或发霉的有:
牛膝(包括怀牛膝、川牛膝)、天门冬、玉竹、黄精等。
第二类较易泛油或发霉的有:
麦门冬、百部、白术、薤白、紫菀、秦艽、黑顺片、黄附片、白附片、芦根等(其中黄、白附片、紫菀,芦根只发霉不泛油)。
第三类一般易泛油或发霉的有:
知母、苍术、木香(包括广木香、云木香、越木香、川木香、青木香)、商陆、山柰、夜交藤、黄芩、远志、白茅根、白芨等(其中山柰、夜交藤、黄芩、远志、白茅根、白芨等只发霉不泛油)。
二、果实种子类药材:
第一类最易泛油或发霉的有:柏子仁、胡桃仁、龙眼肉、使君子仁、橘络、橘白等(其中橘络、橘白、龙眼肉只发霉、不泛油)。
第二类较易泛油或发霉的有:郁李仁、甜杏仁、苦杏仁、桃仁、五味子等(其中五味子只发霉,不泛油)。
第三类一般易泛油或发霉的有:火麻仁、黑芝麻、巴豆、千金子、蕤仁、天仙子、榧子、白果、女贞子、母丁香、桑椹、橘核、栀子、青皮等(其中女贞子、栀子、青皮、天仙子等只发霉,不泛油)。
三、花类药材:
易发霉的有:金银花、洋金花、厚朴花等。这些花类药材也都易生虫。金银花、洋金花还易变色。
四、草和叶类药材:
比较容易发霉的有:马齿苋、大蓟、小蓟、希莶草、鹅不食草、车前草、龙葵、鸭跖草、扁蓄、蒲公英、桑叶、大青叶等。
草叶类药材如果发霉,对质量的影响很大,有的甚至无法整理.